谨防“微整形”成为“危整形”

来源:bob全站app应用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04 04:24:25 1

  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昨日通报,本市2015年查处非法医疗美容案件数量较2014年上升58%,大多分布在在违法人员利用微博、微信等工具招揽顾客,非法从事“微整形”等医疗美容服务。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出,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,也都存在此类情况。违法人员通过招揽几名接受过所谓微整形培训的“专业”人员,穿上白大褂,利用出租屋经过改造,放上一张美容床,就变身成了“微整形”私人工作室。再利用微信朋友圈随时发布营业范围和效果图,由于打出了比正规医院价格实惠公道、环境私密等因素,吸引了不少顾客。(4月13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
  “互联网+”时代,相较于传统电商,微商具有门槛低、成本省、传播广等优势,是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绝佳选择。借助微信的强社交属性,朋友圈里搭建起一个虚拟的“购物街”,让微商营销迅速火爆起来。与朋友圈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带来的危害相比,“微整形”手术质量关系到当事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,如果稍有不慎,不仅可能会美容不成反毁容,甚至还会为此付出生命代价。而消费者想维护自身权益,也会困难重重,很也许会出现“人财两空”的局面。

  朋友圈的“微整形”成为“危整形”,一方面折射出当前很多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偏颇,人们出于对朋友推荐的信任,同时想要花较少的钱达到既快又好整形效果,但事实上,依靠朋友圈的“微整形”,结果圆满的少之又少。另一方面,也折射出相关监管的盲区。总之,不管是出于维护“微友”消费权益,还是基于提振消费市场,整治规范包括“微整形”在内的微商已成当务之急。

  谨防朋友圈的“微整形”成为“危整形”,需要消费者睁大眼睛,提高安全消费意识,在选择整形美容时谨慎、小心,不因价格实惠或广告吹嘘而盲目轻信朋友圈的私下推荐,尽量到正规的整形医疗机构进行,用理性的消费行为来保护自身、维护市场。但同时,更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,多措并举,强化“有形”的监管。其一,要从源头抓起,加强完善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,让我们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,能有法可依,用法治手段规范市场,靠刚性监管来遏制种种乱象,“倒逼”微商守规矩、讲诚信;其二,通信部门要对微信广告做必要管理,对违反规定的内容及时叫停;其三,有关方面还要将明察与暗访有机结合,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,对举报线索顺藤摸瓜、深挖到底,切断黑色利益链,对违规经营者严惩重罚。

  总之,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微商发展的新趋势,对移动网络时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挑战,相关方面有责任做好法律监管和日常服务管理工作,让微时代的“微市场”在安全、规范中得以健康发展。

 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
  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
  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
  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举报邮箱: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